心得筆記, 📖閱讀筆記

[書]《2030工作地圖》:有了AI,人類可以不再為了錢工作?

《2030工作地圖》講什麼

《2030工作地圖》是兩位日本作者觀察世界動態,對接下來職場需要的能力所做的預測和點評,多是根據AI發展帶來的影響所做出的判斷。

他們認為在AI可以完成大部分任務的未來,人們應該不工作就有基本薪資可以拿,也就是不再為錢工作。工作是為了自己的興趣和熱情,只要持續投入在自己真正的熱情上,找到自己的不同處(藍海)並帶給別人的價值,就是賺錢的關鍵。

未來太難預測,但我們能從各領域專家思考、推論的脈絡中,去想想自己能夠多做些什麼,才能跟著世界一起前進,不被淹沒在改變的洪流中。

書名:2030工作地圖

作者:堀江貴文、落合陽一

出版社:商周出版

AI到底想對工作做什麼?

很多人對「AI能夠做人類的工作」這件事抱持的態度是恐懼,因為覺得工作要被搶走了。

工業革命時大家也覺得機器的出現會讓人力變得無用,消滅工作機會;但是事實證明:工作機會反而增加了,只是工作的性質有了變化

幫你做無聊的工作:人類和機器合作的藏壽司

作者在書中舉例「藏壽司」,認為它們「機器+人類」的運作方式將是未來主流的工作模式。

因為有些工作的性質或許還是沒辦法完全依賴AI,需要有人類的介入才能完成,AI最先取代的只是比較單調、重複的工作;這種工作通常也會讓人覺得很無聊,如果AI只是幫我們做了我們懶得做、不想做的工作,還幫我們把工作變得更有效率,那不是美事一樁嗎?

但是,如果有一天,AI能做所有的工作呢?

不用工作就有錢生活:讓AI服務人類

坦白說,現在有多少人是為了錢而勉強做著自己並不想做的工作

AI若是能幫我們完成所有工作,人類難道不是從這種「不得不工作」的生活當中解脫了嗎?

我們的時間可以拿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體驗讓自己滿足的活動,而不是日復一日把自己當工作機器,把一半以上的時間花在非自願從事的活動中。

那錢從哪裡來?我們怎麼生活?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我們也勢必會面對一個「收入來源」的定義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在書中就提出應該要導入「無條件基本工資」的政策,讓所有人就算不工作也能生存。

不工作的我們,到底要做什麼?

你該做的是你熱愛的事情。

習於被工作綁架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不需要工作、有大把時間可以利用的生活。

作者認為,未來工作不會消失,但是我們將會做我們真正「想做」、有熱忱的工作。就算沒有報酬,我們也會願意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作者認為這就是未來工作的常態。

不是沒工作,而是沒有你只為了賺錢而賣命、獻身的工作,只有你熱愛而沈迷的工作。

當我們真心熱愛自己所做的事,那我們就不會只是被動地「接受」工作,而是能夠主動「創造」工作,解決我們認為有意義的問題。

作者在「熱愛」的事情這部分做了一個我喜歡的註解:我們常常並不是先愛上做一件事情,才沉迷其中;而是先能沉迷其中,才默默愛上做這件事情

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有「熱愛到不領報酬也願意做」的事,那你可能只是還沒遇到真愛。

「不知道自己熱愛做什麼」這件事,在時間和精神大部分被工作佔據的上班族當中,並不是罕見的現象。

我認為多接觸不同的族群、多看別人在做什麼、多體驗不同的事情,能夠開啟我們的眼界和好奇心。

就像我有時候只想買一本書,但是當我到實體書店看到其他看起來也很棒的書,或是網路書店無止境的「為你推薦」,就會覺得:想看的書又增加了;有時候甚至沒主動打算買書,只是在逛網頁,或跟別人聊天,也會被撩起想看某本書的欲望。

畢竟,對於還不知道存在或還沒認真接觸過的東西,還沒產生興趣本來就是正常的

當我們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更能從中找到投入的意義,也更有機會持續去做這件事、把它變成自己難以取代的專業。

名為「工作地圖」,這本書也不免俗要講一下作者們對於未來職業會怎麼變化的看法,但作者也強調:在這快速變動的世界裡,要預測明年的事情都不太可能了,更別說是以十年為單位的事;不過我們可以透過作者的分析,一窺他們推論的邏輯。

這邊就不一一列出作者提出的職業,而是以比較大方向的概念來看他們認為什麼特性的工作比較不容易被AI取代。

還沒辦法用AI來做的原因:太難、太貴

總結作者認為比較不容易(或不那麼快)被取代的工作大概是這兩個方向: 一、太難,幾乎一定要人類來做;或是二、太貴,用人力反而比較便宜,就姑且繼續用人。 如果不給AI設限,這兩個方向或許也只是同一個方向,因為太難的事情可能只是需要花更多時間和金錢來研發。

有些人才不是不能被AI取代,只是要開發出取代他們的技術成本太高了(例如專業研究員),所以暫時用比較便宜的人力來完成。不過,把時間軸拉長來看,要是開發AI可以一勞永逸,取代長期人力支出的話,這些技術的出現大概也只是早晚的問題。

難以被AI取代的特質有:「多元化能力」和「人格魅力」。

非你不可的價值:讓專業相乘、機器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想找到不被取代的價值,靠單一能力很困難,需要和太多人競爭之外,AI也很容易表現比我們更好。

但是當我們不把自己的能力侷限在單一領域,能夠拓展不同方向的能力,就比較能藉著這樣的組合找到自己的藍海,找到不被取代的價值。

除了需要更高階的技術才能完成的事情之外,另外一個「非人不可」的價值是人味

人味要來自人才有感覺,我自己覺得有幾個面向對人來說是吃香的:彈性溫度魅力

彈性:人不像機器一樣死板,厲害的人在面對顧客需求的時候,能夠聽出顧客的弦外之音或真正的問題;有時候對方沒辦法用很有邏輯的方式陳述,人腦也可以試著去理解或領會,並嘗試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回覆,或者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行動。

現在的AI應該還是需要比較清楚的指令,按照程式編寫的邏輯才能有精準的回應,回應方式可能也還是比較制式,不會因為溝通對象不同而使用不同方式應對。

溫度:人的情緒會呈現在說話的語氣和肢體上,尊重、親切、貼心、把人放在心上都是讓人感覺到溫度很重要的特質;如果是由AI來做,就算是同樣的語氣和行為,也很難給人相同的感受,因為我們心裡清楚,這不過就是一套被設計過的系統產生的結果。

每個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故事讓我們成為了獨一無二的個體,帶著屬於我們的氣質,甚至是當時的情緒,都能讓人感受得到。

有個我覺得概念很類似的例子:網路上明明有很多愛情動作片、裸露照片,為什麼很多人還是在網路上跟別人要照片,來滿足自己的幻想和慾望?
就連常被我們說是「下半身思考」的男性,也對「被特別對待」有感覺,所以不想在網路上隨便找誰都看得到的影片來解決性慾。

魅力:藝人和網紅是魅力的代表,一些有特色的店家也有不同的魅力吸引目標客群。

雖然據說現在的AI技術已經能創造出AI網紅,我們無法辨識出他們是AI;但是不管怎麼樣,都不會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也不會有一個跟人一模一樣的AI,畢竟我們每一天都在改變。

當然,這些「人味」能夠不被AI取代的前提,是建立在給人正面感受的前提下。

有時候遇到一些人工作僵硬,不懂得變通或不願意調整,或是明明要面對顧客態度卻很差,心裡都會默默覺得:被你服務我真的不如自己操作機器……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除了降低被AI取代的機率之外,關於工作,作者在本書中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也是現在很多人創造收入的趨勢:

多次價值利用

過去我們幾乎把上班工作當成唯一的主動收入來源;下了班,就像是把自己的價值全榨乾,換成薪水了;我們鮮少進一步去想:我們已經換成薪水的這些價值,是不是有機會再拿來創造更多的價值或收入

這個概念讓我連結起《離職說明書》中所說的「在職場上創造自己的專業,把職場經驗轉化成自己的資產」。 為了錢而做的事,也能有讓我們學習或者精進的養分,但我們必須懂得識別這些養分,有意識地讓它們成為自己再次創造價值的來源

所以作者給了這個建議:

不要抄經:多做真正有價值、可以提升能力的事情

這個提醒讓我反思自己。

本業之餘,我偶爾會接一些案子;有時候會看到一些可以「輕鬆賺」的差事,不太需要專業能力,只要願意花時間就可以做;但是這些事情可能做再多、再久都累積不了什麼太專業的能力

持續做這些事情,或許能在短時間增加自己的收入,長期而言,卻沒有幫自己提升單位時間的價值,只能一直靠時間來換取收入。

有時候這些零工的待遇並不差,容易吸引想賺錢的人;所以我們要提醒自己:長期而言,如果真的想提升自己的價值,就不要一直花時間去做那些沒有辦法累積的事,應該把專注力放在更能使我們成長的事情上。

未來已來,但仍未知

其實書中提到的一些工作發展趨勢,現在已經可見一斑;例如:靠魅力賺錢的網紅、不以進公司為目標的自由工作者、以喜歡的事為職業的人;無人商店、功力越來越強的AI…

過去難以想像的未來已經逐步出現在我們的生活,我們靠近未來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現在做的推論,也可能完全不符合未來實際的樣貌。

希望我們都可以不用害怕。

如同作者說的,變化帶來的不見得是悲觀的結果,反而可能帶來我們過去不敢幻想的生活型態;重點是:隨時保持好奇,持續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有彈性去適應各種變化。

boba-icon
請我喝珍奶!
 
哈囉,我是StayC。
我喜歡閱讀與觀察,接收生活中的一些刺激,並把這些刺激產生的想法記錄下來。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透過上方的「請我喝珍奶」連結小額贊助我,繼續支持我創作;
但請量力而為,別因此感到有壓力。
 
有任何想法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也能透過Facebook或Instagram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