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要再問我怎麼走了!—從Uber和計程車看新舊世代職場競爭力
近年來搭車看司機用手機導航,無論是用Uber自有系統還是Google地圖,我心中常會默默想著:現在不會認路也可以當計程車司機。看來科技讓從事一些行業的門檻便低了。
Uber大部分是我搭車時的首選。除了不用帶錢包之外,另外一個原因是不知道行情的我可以在一開始就確定要付的金額(即使有時候可能比坐計程車貴)。
但是Uber沒辦法像計程車在路邊隨手攔,所以附近沒有司機的時候可能要花上比較多時間。
和朋友約了吃飯的餐廳離捷運站有些距離,偏偏穿新鞋磨腳不耐走,便打算搭車。
交通巔峰時段,Uber程式顯示的金額看起來不太划算,而且已近約定時間,再等最近的司機來接我可能來不及,於是我直接在路邊攔了一輛計程車。
「OO街oo號。」關門、坐定後我對司機說。
他愣了半晌,反問:「OO街?」
「對,oo號。」
「OO街?」他再度困惑地複誦,然後説:「XX路吧?」
我拿出手機確認,回他:「是OO街沒錯耶。」
「OO街在哪?」他直接問我。
「呃⋯」我眼神快速掃過他的儀表板—沒有手機(導航),尷尬地說:「我不知道欸,我沒去過。」
事實是,我就算去過也八成不記得、不認得。認識我的人多半知道我是路痴,如果沒有Google地圖和身邊的人,我的人生不可能走這麼多路、到這麼多地方;就算靠著Google地圖,我也經常走錯路(所以跟別人走在一起,如果是我看地圖,經常覺得戰戰兢兢)。
重點是:我都坐計程車了,根本沒有準備還要當人體導航!
我當下真的很好奇大家搭計程車的原因之一難道沒有「不知道路」這一項嗎?為什麼坐計程車還要自己知道路怎麼走啊?
然而當時我已經騎虎難下(很大部分原因是:我就是個懦弱的濫好人),只好說:「那你等我一下,我來查查看。」
用地圖定位找出那家餐廳的大概位置之後,我把手機遞到司機面前,沒想到他沒有要自己看的意思,反而繼續問:「旁邊有什麼大路?」
我已經盡量把地圖放大,還是看不出最關鍵那些路的路名(所以才想直接讓對地圖可能比較有概念的他看),「我現在唯一看得到的就是南京西路欸⋯」
「南京西路就是前面這一條啊。」覺得我的回答很沒用似地,他說。
我知道!我知道,我公司就在南京西路上,所以我才回得那麼遲疑啊。
焦慮的指頭繼續在螢幕上放大、縮小、移動,好不容易看到一線希望:「到西寧南路左轉。」
抵達西寧南路前,我繼續繃緊神經看接下來怎麼走,畢竟坐車不像走路速度慢,可以慢慢查,更不像走路就算走錯也能馬上掉頭。
‘接著地圖顯示車子已經到了餐廳附近的區域,司機慢慢開要等我告訴他從哪條巷子進去,一陣慌亂後,我說:「沒關係,你在旁邊隨便停就好了,我用走的去找就好。」
他指著一個路人說:「妳去問人啦,去問那個人。」
下了車,我抱了滿腹莫名其妙。
但是我發現了。
我發現科技雖然讓很多事情變簡單,也看似讓做事情的門檻變低,可是不懂得、不願意學習與運用科技的人便容易被排除在門檻之外。(或許老司機會認路,但是不是也能預先設想遇到不認識的路如何解套?)
我已經不是第一次坐計程車被要求認路了。
上一次半夜坐計程車回家,越坐越心慌,因為司機開的路我完全不熟悉,直到他認為快到目的地,再次跟我確認幾號的時候,才知道他從頭到尾都搞錯地方,因為他聽錯了。因為他沒有在第一時間跟我確認地址,只顧著講電話。
他意識到自己走錯後的第一句話是:「妳不知道我走錯嗎?」
「我就是不知道路才坐計程車啊。」每次坐計程車都不想承認這件事,因為我怕被繞路。
「妳不是在看地圖嗎?」
「沒有啊。」我在計程車上有義務一直看著地圖嗎?
「不然妳一直拿著手機做什麼?」隨時準備求救啊。而且說實在的,關你什麼事?
終於把我載回住處之後,他還想直接照跳錶金額跟我收錢,我心理上完全不能接受,冒著半夜被毆打的風險做了幾乎不曾做的事—議價,他大概也自知理虧,收了比錶上稍低的金額,就這樣結束這趟驚魂。
已經不太常坐計程車,遇到出包的機率居然這麼高。
沒有引起爭議之意,但我相信如果當時坐的是Uber,會是相當不同的體驗。畢竟Uber司機都有導航系統,叫車時程式裡已經設定好目的地,而且(不是Uber小黃的話)上車前就決定了付款金額,不會有繞遠路還要乘客買單的狀況(費用是不是真會比較便宜就不保證了,畢竟Uber是供需機制)。
我想更重要的是,Uber非常重視用戶體驗,乘客能為搭乘的每趟行程評分;並不是說搭Uber就不會遇到不好的司機,而是有了篩選機制,不符合市場需求的司機自然會面臨淘汰的危機。
我的經驗告訴我的並非誰比誰更好,而是面對新的機會和挑戰時,如果只是想著如何消滅敵人,而忽略提升自己,那被淘汰大概只是早晚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