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蓋瑞‧凱勒、傑伊‧巴帕森《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Gary Keller, Jay Papasan《The One Thing》)
「有時候讀一本書不見得是為了學習新知識,而是為了強化自己身上某種該守住的觀念。」艾爾文
「要像郵票那樣始終黏著一樣東西,直到抵達目的地。」——美國作家、幽默大師 賈許.比林斯(Josh Billings)
- 聚焦/優先順序
- 「許多事情可能都很重要,但是只能有一件事最重要。」
- 陽光必須聚焦,才會生熱
- 許多人會把大部分事情做好,但不見得做的是「最重要的事」。
- 並非每件事情都一樣重要;有些事情比其他事情重要,而且重要許多
- 只有做最重要的事才能成功
- 多方兼顧不是多工處理:「任務切換」(task switching)
- 很少人知道,他們需要為切換任務而付出成本
- 你能同時做兩件事,卻無法同時有效地專注於兩件事。
- 做最重要的事,永遠是最重要的事
- 有些時候,那是你做的第一件事;有些時候,那是你做的唯一一件事。
- 成功的人經常做最重要的事,因此其他每件事做起來更為容易
- 我們做的事經常和生產力無關,忙碌卻很少忙在刀口上。
- 最成功的人往往是生產力最高的人
- 因為他們將最多的時間投入第一要務,也就是他們的「一件事」,在那裡發揮生產力。
- 成功的人經常做最重要的事,因此其他每件事做起來更為容易
- 我能做哪一件事,做了之後,其他每件事就會變得比較容易,或者不必做?
- 1.我能做哪件事
- 做可能做到的事,不是應做、可做、會做
- 2.做了之後
- 為特定目的做某件事,做了之後必須更深入,因為做了會發生別的事
- 3.其他每件事會變比較容易或是不必做
- 追求精通一件事,會使你做的其他事變得比較容易,或者不再必要。
- 精通一件事後,它會成為其他事的平台,並且加快做其他事的流程。
- 1.我能做哪件事
- 有些時候,那是你做的第一件事;有些時候,那是你做的唯一一件事。
- 不只是將你推向任一個決定,而是將你推向做出最好的決定。它會忽視可以做的事情,抽絲剝繭直到找出必須做的重要事情。
- 先做了正確的任務,也會建立起正確的思維模式、培養正確的技能,並且發展正確的人際關係。
- 要取得卓越成果,方法是知道什麼事情對你重要,並且每天採行動,去做那些事情。
- 當你擁有最好的選擇,就有機會得到最好的體驗。
- 多方兼顧不是多工處理:「任務切換」(task switching)
- 列出每一件事情,它可能帶你到每個地方,卻不是你真正想去的地方。
- 不要掉進「勾消」待辦事項的陷阱中
- 如果我們相信不是每件事都一樣重要,就必須根據這樣的信念去行動
- 不能陷入「每件事都做完才能成功」的想法中
- 成功是指做對的事,但不是把每件事都做對。
- 不要掉進「勾消」待辦事項的陷阱中
- 只有做最重要的事才能成功
- 每天都會重新安排優先順序,找出第一張骨牌,然後用力出手,直到它倒下
- 規劃時間,等於是在創造最具生產力的每一天。
- 加班時間有多長並不重要,重點在於全神貫注的時間有多長。
- 思考模式/做事方式
- 得抱著想要精通「一件事」的思考模式
- 必須持續不斷尋找做事的最好方式
- 負起責任,做好能做的每一件事,以實現你的「一件事」
- 「將所有的蛋放在一個籃子,然後看好那個籃子。」
- 看好和攜帶一個籃子相當容易
- 小處著手
- 用的方法能直指事情的核心,並且是從小處著手。
- 小處著手的意思是,忽視所有可做的,只做該做的。
- 把焦點放在發揮生產力上,讓最重要的事引導你一天的行動
- 這表示你必須認清,並非每件事都同樣重要。
- 當你盡可能從小處著手時,只會盯著一件事,而這就是成功的關鍵。
- 「出人頭地的秘密是動手去做。動手去做的秘密,是將複雜得教人無所適從的任務分解成管理得來的小任務,然後開始做第一件事。」
- 聚焦在問題上,可以避免你踏出錯誤的第一步。
- 去蕪存菁
- 一旦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仍要不斷問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直到只剩下一件事。那個核心活動必須擺在成功清單的最上頭。
- 專注是說不:
- 我們的最佳意圖顯然很容易被拋諸腦後
- 一個「是」必須用一千個「不」來捍衛
- 當你對些事情說是,那麼你會知道必須對那些事情說不。
- 懂得說不:不管你表示「晚點再說」或者「永遠免談」,重點都是對你可做的其他任何事情說「不是現在」,直到做好你最重要的工作。
- 「專注是指決定不做哪些事情。」3D遊戲之父John Carmack
- 編劇Sidney Howard:「知道你想要什麼,有一半是因為你知道得到什麼之前必須放棄什麼。」
- 聚焦問題是一種生活方式
- 先從大事情做起,看看它會將你帶到哪裡
- 聚焦問題→一件事→加進時間框架使答案更具即時性
- 擴大格局:5年後、有朝一日
- 「許多事情可能都很重要,但是只能有一件事最重要。」
- 80/20法則
- 李察.柯克(Richard Koch)在他寫的《80/20法則》(The 80/20 Principle)一書,將它定義得相當好:「80/20法則指出,少數一些成因、投入,或者努力,通常會帶出絕大多數的成果、產出或報償。」
- 重要少數和瑣碎多數
- 成功
- 成功是循序漸進達成的,不是齊頭並進。
- 高成就者總是十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並據此來決定工作的優先順序。
- 成功是指做對的事,但不是把每件事都做對。
- 高成就者總是十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並據此來決定工作的優先順序。
- 沒有人是靠一己之力成功的。
- 身邊務必圍繞著正確的人,這是正確的事
- 找出哪些人會支持你的目標
- 當你清理乾淨通往成功的路,你一定能夠到達那裡
- 喜劇演員Lily Tomlin:「成功之路總是在施工中。」
- 不要允許自己繞道而行,不去做你的一件事。請在這一條路上,鋪好正確的人和地。
- 擬定成功策略時所面對的挑戰是,成功也有它本身的謊言。
- 答案不見得一直都很清楚,但找出答案始終很重要。
- 負責任
- 當事情發生,你可以編寫自己的人生,也可以當個受害者,選擇只有兩個:負責任或不負責任。每一天,我們都在選擇其中一種方法,相對應後果將永遠跟著我們
- 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時間負起責任,你愈是傾向於選擇自負責任,它愈有可能成為你面對困境時的自動答案。
- 不害怕現實,而是去尋找它、承認它、為它負起責任
- 精通
- 成為大師是一種思考方式、一種行為方式,也是體驗的旅程。
- 追求精通一件事,會使你做的其他事變得比較容易,或者不再必要。
- 在你最重要的工作上盡己所能,成為最優秀的人
- 大師養成實際上是指你是已知事情的大師,卻是未知事情的學徒
- 「如果知道我必須多賣力才能有這樣的神乎奇技,就會覺得我的作品一點也不神奇。」米開朗基羅
- 長時間投入一件事,最後一定會勝過與生俱來的才華。
- 「哪隻狼勝了?」柴羅基部族老人答道:「你餵養的那隻。」
- 精通某件事之路,不只需要盡己所能去做,也需要用最好方式去做,持續段改善你做某件事的方式,攸關你能不能得到最多成果。
- 成為大師是一種思考方式、一種行為方式,也是體驗的旅程。
- 能量
- 高成就和卓越成果都需要高能量。箇中秘訣就在於學習如何取得和維持
- 冥想和祈禱,以充實精神能量;每一天開始,就和你的更高目的連結起來
- 對於人生,一個簡單且更為直接了當的方法:成功是一種內心的工作。把你自己拼起來,你的世界就會一一就定位。
- 成功是循序漸進達成的,不是齊頭並進。
- 自律
- 「我們的文化中最流行的迷思之一,便是自律。」作家Leo Babauta
- 討論成功的時候,「紀律」和「習慣」最後一定交會。
- 除了已經有的,我們不需要更多的紀律,只需要稍微把它引導和管理得更好就行。
- 成功其實是一場短距離賽跑。紀律只需要維持得夠久,足以養成習慣,然後由習慣接手,來個衝刺就可以。
- 當你見到有人看起來像是「自律的人」,其實你看到的是已經在生活中養成某些習慣的人,這使他們看起來像是「自律」。
- 成功的秘訣,在於選對習慣,並以夠多的自律來養成習慣就可以。
- 使用選擇性自律,養成強而有力習慣
- 給自己需要的時間,並且運用你所能展現的自律去培養它
- 最佳擊球點sweet spot
- 66天把苦差事變習慣
- 自律關鍵概念:意志力的時機
- 雖然個性是意志力的根本要素,如何善用他的關鍵,卻在於你甚麼時候用它
- 我們的心靈用得愈多,剩下的心靈力量愈少
- 做決定會用掉我們的意志力,而我們吃下的食物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 後進先出
- 為了發揮最好的表現,我們真的必須餵食心靈。
- 你的預設選擇是什麼?
- 如何讓你的意志力發揮效果?
- 答案是去想它、注意它尊重它。
- 在你的意志力最高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這件事應該排在最高優先位置。
- 我們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投入各式各樣耗損意志力的活動。當我們決定集中注意力、壓抑感情和衝動,或者修正行為以追求目標,都會消耗意志力。
- 大處著眼:
- 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成就上限在哪裡,去擔心這件事根本是浪費時間。
- 訂下遠大目標是取得不同凡響成果所不可或缺的,成功需要行動,而行動需要想法。做為成功跳板的行動,只能從一開始就有大想法而來。
- 「想要有不同的成果,就需要做不同的事情。」
- 高成就者選擇活在成就的外緣,他們不只夢想,更深深渴望超越自身能力的東西。
- 太多人一到績效「夠好」的水準,就停止做得更好。走在成為大師路上的人,卻以持續不斷調高目標的方式,避免發生這種事。
- 事情應該盡可能想得大,並且根據在那個水準獲得的成功,去思考你要做什麼、如何去做、和誰一起做。
- 在你往「大」邁進的旅程中,你也會變得更大。要那麼大,就需要成長,等到你抵達,你也變大了!
- 「階梯不是讓人踏著休息,而是用來讓腳踩得夠久,好將另一隻腳提向更高的地方。」赫胥黎
- 成長型思維vs固定型思維
- 雄心壯志型(entrepreneurial):自然而然採取的方法。我們看到想做的事,或者需要做好的事,於是滿懷熱情、經歷充沛,運用天生能力趕著去做。
- 目標導向型(purposeful):生產力高的人,不接受天生方法限制他們的成功。遇到成就上限,就會尋找新的模式和系統、更好的做事方法
- 「我仍然執著於成長,所以我有哪些選項?」
- 執行這些事情,可能需要新的思維、新的能力,甚至新的關係。
- 目標導向型就是經常要做「天生做不來」的事情。當你執著於取得卓越的成果就必須去做該做的事。
- 如果你想從自己的答案得到最多收穫,就必須知道答案落在舒適圈之外。
- 邁向成就大事的路上,如果你改變了自己,千萬別驚訝。但是,別讓這件事阻止你。
- 當我們將觸角伸到最遠的地方,生活也會因此擴張到最大。
- 別害怕大,要害怕平庸、害怕浪費、害怕自己沒有活到極致。
- 少了努力,你絕對不會在自己的最高水準取得成功。
- 成就很重要,因為少了它,你永遠不會體驗自己的真正潛力。
- 「解讀世界要小心,因為它會想你解讀的那樣。」英國思想家Erich Heller
- 眼光放得夠高、活得夠長,一定會遇到艱難時刻。
- 目的會提供終極的黏著劑,幫助你堅持走在設定好的路徑上。
- 當你所做的事情符合目的,你自然會覺得生活有美好的律動。
- 目標/目的
- 「生活是個問題」,而「如何生活」則是我們給的答案。
- 只要你不知道答案,就是去尋找答案。
- 我們會有目標和計畫的唯一理由是:希望在生活中重要的每一刻都有恰當表現。
- 調查工作是先找出其他人學到了什麼
- 結束於你想去的地方,也就是大而明確的目標
- 大而明確的問題會帶出大而明確的答案,而這絕對是達成目標所必須的。
- 會確認第一要務
- 「從目標設定回溯到現在」,以強調為什麼我們一開始就要確定第一要務。
- 將你的最大目標帶到現在(以終為始)
- 目的雖然有力量塑造我們的生活,卻只有在我們將它與第一要務連結時,其力量才會和第一要務的力量成正比。
- 沒有第一要務的目的,是沒有力量的。
- 「從目標設定回溯到現在」,以強調為什麼我們一開始就要確定第一要務。
- 將今天和到達最後目的的所有明天連結起來:規畫
- 只有當下,我們才能處理。
- 即使人們喜歡大報酬甚於小報酬,卻更強烈偏愛目前的報酬更甚於未來的報酬。
- 雙曲線貼現(hyperbolic discounting):未來一項報酬離現在愈遠,人們想要取得它的立即性動機愈小
- 目前偏差(present bias)
- 將過程視覺化的學生,表現全面較佳
- 規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人們往往對自己能夠做到什麼事過分樂觀,因此大部分人想事情不會一路想下去
- 不管你能想像得多大,當你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接著向後推算你需要做什麼事才能到達那裡,你總會發現必須從小做起。
- 你無法得到完全成熟的生活,你得到一個小生活,以及讓它成長的機會。
- 雄心壯志vs.目標導向
- 雄心壯志型(entrepreneurial):自然而然採取的方法。我們看到想做的事,或者需要做好的事,於是滿懷熱情、經歷充沛,運用天生能力趕著去做。
- 目標導向型(purposeful):生產力高的人,不接受天生方法限制他們的成功。遇到成就上限,就會尋找新的模式和系統、更好的做事方法
- 「我仍然執著於成長,所以我有哪些選項?」
- 執行這些事情,可能需要新的思維、新的能力,甚至新的關係。
- 目標導向型就是經常要做「天生做不來」的事情。當你執著於取得卓越的成果就必須去做該做的事。
- 答案三種:可行、吃力、可能
- 最好的答案很少來自普通過程
- 標竿:你可以先做研究,瞭解其他高就者的生活,但你不能停在那裡。
- 先找出其他人學到了什麼
- 你不是懷抱著遠大夢想的第一人。所以,先研究別人學到了什麼,然後根據他們得到的教訓採取行動
- 追隨趨勢(trending):代表你正往最優秀的人邁進的相同方向
- 目的與快樂
- 我們最大的挑戰之一,是確保生活目的不會成為一只乞討碗、一個慾望的無底洞,不斷尋找使我們快樂的下一樣東西,那是註定要失敗的。
- 環境如何影響我們,取決於我們如何解讀它們和我們生活之間的關係。如果缺乏「大格局」的觀點,就很容易掉進不斷追尋成功的境地。
- 快樂發生在實現目的的路上。
- 快樂起於你有更大目的,而不是要求滿足更多,所以我們說「快樂發生在實現目的的路上」
- 曾任美國心理學會理事長Martin Seligman五個對快樂有貢獻的因素:正面的情緒和愉悅感、成就、人際關係、融入(engagement)和意義(meaning)
- 目的與財富
- 要成為財務富有的人,你必須有生活目的;換句話說,少了目的,你永遠不知道何時擁有夠多的錢,而且永遠無法在財務上富有
- 更多的錢能不能繼續激勵你,將取決你為何需要更多錢。
- 值得過的生活或許能以許多方式衡量,但是過無悔的生活,在其他所有的生活之上。
- 常見憾事:但願我有足夠的勇氣做自己,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對我期望的生活。
- 對於人生,一個簡單且更為直接了當的方法:成功是一種內心的工作。把你自己拼起來,你的世界就會一一就定位。
- 「生活是個問題」,而「如何生活」則是我們給的答案。
- 持續行動
- 「即使你走上了正確的車道,如果只是坐在那裡,也會被車子輾過。」美國喜劇演員、專欄作家Will Rogers
- 生活是一連串連結在一起的選擇
- 蘇格蘭政治家Walter Elliot:「堅持不輟不是長跑,而是一場接一場的短跑。」
- 我們的目的會確定第一要務,而我們的第一要務則決定所採取行動產生的生產力
- 我們的第一要務是我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而我們的生產力則來自我們採取的行動。
- 要取得卓越成果,方法是知道什麼事情對你重要,並且每天採行動,去做那些事情。
- 以做一件事為基礎,而且能夠持續產生動能。
- 將結果視為資訊,框架更好的行動
- 時間
- 預約時間
- 問題永遠不是我們會做什麼,而是我們將做什麼
- 你「要做」的任何事總會使你到達某個地方,但是當你想前往某個目的地,總是有些事情「該做」,才會使你抵達。
- 成功的人為自己的「一件事」預留時間,然後極力保護這些時段,持續在預約時段內付出努力,並和他們尋求的卓越成果連結起來。
- 預約時段是一種非常側重於成果的方法,確保你做到必須做的事情
- 規劃時間,等於是在創造最具生產力的每一天。
- 建議一天預約四個小時的時段
- 「製作者」需要一大段時間
- 「管理者」的時間細分為小時
- 上午當製作者,下午當管理者
- 目標是「一件事情並且完成」
- 保護預約時段的最好方式,是養成一種心態相信他們絕不能移動。
- 某些情況中,你預約時段是為了找到答案。其他時段中,則只是想要留下執行時間。
- 毀掉預約時段的最後一件事,是你無法釋放自己的心理。
- 千萬不要犧牲你的預約時段,將它放上「我就是做不來」的祭壇。
- 「當你必須以自己受到的限制當藉口,那些限制就會跟著你。」
- 大步跨過你對混亂的害怕,學習應付它,並且相信只要立做好你的「一件事」,終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 個人管理不良,是生產力的沉默小偷
- Robert Levine《時間地圖》(A Geography of Time):大部分人按照「時鐘」在工作
- 非常注重成果的任何專業工作者,生產力最高的人,是按照事件時間工作,做完一件事前不會罷手
- 要能做到這件事,關鍵在於盡可能預約一天當中很早的時段
- 加班時間有多長並不重要,重點在於全神貫注的時間有多長
- 非常注重成果的任何專業工作者,生產力最高的人,是按照事件時間工作,做完一件事前不會罷手
- 問題永遠不是我們會做什麼,而是我們將做什麼
- 休息時間
- 不同凡響的成功人物,一年之初都會計劃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什麼?因為他們曉得有這個需要,也知道自己承擔得起
- 當你希望獲得成功,首先就要保護充電和犒賞自己的時間
- 請先預約你的休息時段,然後再預約做「一件事」的時間
- 確定每天晚上幾點你必須上床,不允許其他事情誘惑你不準時睡覺,以保護你的睡眠
- 計畫時段
- 預約時段的最後一個優先要務是計畫時間:思考自己現在在哪裡,以及想要往哪裡去
- 每個星期分配一小時,檢討你的年目標和月目標。首先,問自己那個月需要做好什麼事,才可望達成年目標。接著問那個星期必須做好什麼事,才可望達成月目標。
- 預約時間
- 平衡
- 我們非常希望「平衡」是個名詞,但實際上它是以動詞的形式存在。
- 平衡看起來像是我們終於取得的東西,其實卻是我們不斷在做。
- 在執行優先要務時,來回穿梭於一條看不見的中線。
- 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事情,過完整的生活,才是一種平衡的行為。
- 奇妙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中道,而是發生在極端。
- 追逐極端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 儘管我們了解成功位於外緣,卻不知道如何在那裡管理自己的生活。
- 光陰不等待任何人,將某些事情推到極端,拖延就會變成永遠。
- 當你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時,總會無法照顧好某些事情。
- 就算工作不對我們造成干擾,個人生活也會充滿「必做之事」。
- 當你拿時間下賭,賭注可能永遠要不回來。即使你肯定自己會贏,請小心你得抱著失去的東西過活。
- 千萬不要走太遠,以免找不到回來的路;或是待在別的地方太久,以至於回來後發現沒有什麼事情等著你。
- 反平衡:(芭蕾)快速震動調整取得平衡,做得好給我們平衡的錯覺
- 平衡問題確定是選擇優先要務的問題。當你將「追求平衡」一詞改為「排定優先順序」,就會清楚看到自己的選擇。
- 卓越的成果很少偶然發生,而是來自我們所做的選擇,以及我們採取的行動。用一套哲學和一套方法來管理我的空間
- 當你只專注於一件事,身邊難免會亂成一團。當你全心全意做最重要的工作,世界不會停下腳步等著,而會繼續往前快速推進。 當你想要大規模或以無比的熱情去做某件事,都會帶來混亂。
- 我們非常希望「平衡」是個名詞,但實際上它是以動詞的形式存在。
8 thoughts on “[書] 蓋瑞‧凱勒、傑伊‧巴帕森《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Gary Keller, Jay Papasan《The One 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