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筆記, 📖閱讀筆記

[書│個人成長‧工作‧學習]又被推銷了!為什麼明明不想買又總覺得自己理虧?─《深度工作力》帶你認識「任何好處心態」

我常感覺在很多場合被推銷(或推薦)、傳教時,覺得對方說的沒錯,卻沒被說服,但又好像說不上問題出在哪裡。讀到《深度工作力》的「任何好處心態」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恰好和最近婉拒幾位朋友的好意時理出的脈絡類似,但作者用更有條理的方式說明了這個邏輯。

邀請我捐款的團體,利用很多資訊告訴我他們在做的事情很重要,所以希望我們助他們一臂之力;邀請我上課的團體,告訴我他們的課程能夠讓我有進步、有突破,所以我應該購買他們推薦的課程;邀請我信教的團體,告訴我相信就蒙福,而且「加入沒有損失」。

他們所說的、能帶給我的好處我大部分是認同的,明明有好處,為什麼不是每次都接受?明明有好處,為什麼還要拒絕?

《深度工作力》中,作者Carl Newport提出的「任何好處心態」概念主要是針對很多人不願暫時放棄使用網路工具的心態(使用網路工具的任何好處心態),即「只要能找到使用一項網路工具的好處,或是不使用它可能錯過的好處,就是你使用這項網路工具的理由」,但忽略了隨著使用同樣的工具可能帶來的壞處。

所以,廣泛的「任何好處心態」便是說「找到任何做某件事的好處,或任何不做可能錯過的好處,就成了做這件事的理由,卻忽略所有隨著做這件事而來的壞處」。如果我們不懂得權衡利弊得失,只重視任何潛在好處,就當作無限度或大幅度支持做這件事的原因,會在其他方面削弱我們擁有的。

很多工具或活動都能提供好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們也有壞處;以謹慎、懷疑的精神和明確的基準來看待一項活動或工具,再決定是否採用它,才是合宜的評估方式。以下是作者建議的參考準則:

「工匠的工具選擇法」

我們選擇的工具終究是為了達成更大的目標。

先幫自己找出決定職業與個人成功和快樂的核心因素,只有當一項工具對這些因素的好影響遠超過壞影響時,才採用這項工具。

我們不主張什麼是好工具或壞工具,只要求自己以同樣的標準,審慎而細微的考量特定的工具。可以從許多不同角度評估我們的工具,把這些策略連結,能幫助我們與我們的工具建立更成熟的關係

它可能沒有固定或標準的公式,畢竟確認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評估各種工具對這些元素的影響,無法簡化成公式,有賴練習和經驗。

以下法則與步驟能幫助我們更具體地實踐。

重要少數法則

1.找出我們的職業生活和個人生活的主要目標,盡量讓列出來的項目都是非常關鍵的。
2.確認目標後,為每個目標列出兩到三個能幫助你達成目標的重要活動;活動要具體得能想像與執行,也要籠統得能持續,而非一次性的結果。
3.思考我們目前使用的工具,從不同角度問自己使用這項工具對我們定期參與重要活動是有顯著的好影響、顯著的壞影響,或沒什麼影響。

如何問自己這些問題?

  • 問題不是做這些事是否有一些可能的好處,而是做這件事對我們職業生活、個人生活最重要的活動是否有顯著的好影響?
  • 問題不是做這件事是否能提供好處,而是提供的好處是否抵得過它帶來的威脅?

透過問自己這些問題,我們會更有意識地選擇與限縮各種決策;然而,嚴格限制重要活動並非武斷,而是根據一個許多領域不斷驗證的觀念-重要少數法則(延伸閱讀:[書] 蓋瑞‧凱勒、傑伊‧巴帕森《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GARY KELLER, JAY PAPASAN《THE ONE THING》))。

重要少數法則:在許多情況下,80%的結果是20%的可能原因所造成。

達成目標的活動中,最重要的兩到三項,也就是這個策略要求我們聚焦的數量,將對我們是否達成目標做出最多貢獻。

不過,不管重要性如何,所有活動都會消耗我們有限的時間和注意力儲備。所以找出「關鍵活動」是至關重要的事。

你的耳根子跟我一樣軟,或是無法說服自己,經常做出太過貪心的選擇嗎?我們一起用「工匠的工具選擇法」和「重要少數法則」更理性做出決策吧。

19-08-04-11-01-42-278_deco1954205926.jpg
哈囉,我是Stacey。
這個blog源於我靈魂中說不完的話和寫不盡的字,
關於閱讀、理財、旅行、語言、各種學習、成長與生活體悟,也有隨筆和碎碎念。
如果你對我分享的內容有興趣,歡迎陪我學習成長和豐富生活。♥
 
有任何想法?不要害羞,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StayC’s View/薇觀
網址:https://staycview.com
合作信箱:stayweih@gmail.com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fb.me/staycview.com
Instagram:staycwei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