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閱讀筆記, 🖍圖說閱讀

《Ultralearning(超速學習)》-學習後

最後的最後,不是學完了就永遠記得,學習後維持、提升學習效果的秘密:

▪️Feedback 獲得反饋
▪️Retrieval 提取記憶
▪️Retention 留存記憶

☀️獲得反饋

埋頭學習容易有自己難以察覺的盲點,有時候就算不是自己關起門來學也可能沒意識到學習的問題,因為學習的反饋不夠多,或者反饋的形式不足以促成更好的調整。

只憑單向、無互動的學習,可能沒有反饋,自己也感受不出差別和關鍵。
團體課室當中也可能因為輸出的時間不夠多,或者容易依賴同儕的提示來反應,而沒有得到適時與正確的反饋。

反饋多不一定好,獲得的反饋類型很重要。

反饋的類型:

▫️outcome feedback 結果型:讓我們知道做的對不對
▫️informational feedback 資訊型:讓我們知道哪裡做錯
▫️corrective feedback 糾正型:讓我們知道如何修正錯誤

☀️提取記憶

這是我特別討厭做的項目,因為提取記憶和「考試」很像,想不起來的時候會經歷無力感與挫敗感,覺得自己學得不好、不完整、不深刻。
然而,提取記憶除了能夠讓我們知道自己哪些知識還沒記住之外,「提取」這個動作本身就是強化腦連結的方式。

驚訝嗎?各種小考大考其實都是用這種「提取」的方式在強化我們的學習效果,我們常會覺得考試沒用,其實不在於考試這件事,而在於我們到底用了什麼方法來考、考了些什麼內容。

如果你正在上某些團體課,當老師問別的同學問題的時候,不要覺得沒自己的事心思就飄走,趁機思考自己會怎麼回答,便是「提取記憶」的過程。
這是我最近給自己的功課。

☀️留存記憶

知識學了會忘記是很正常的事,有時是因為太不常接觸,有時是因為太久沒接觸,有些是怎麼樣都想不起內容,有些是接觸到某些提示的時候記憶的大門會被開啟。

留存記憶可以由不同方面去切入,最常見的應該就是:重複、程序化(自動化)、記憶法。

重複是間隔一段時間就複習,直到對內容熟悉,這大概是大部分沒有特別使用技巧的人會採用的方法,確實有一定的效果,所以也是大部分的人使用的方式。
以語言為例大概就是用閃卡背單字、片語的方法。

程序化是把知識變成一套能夠反覆操作的過程,透過不斷執行這個過程把整個流程變自然,越做越熟悉也就成了自動化。
以語言為例大概比較像是實際把自己丟到使用語言的情境當中,讓這個互動、溝通的過程越來越順暢。

記憶法和以上兩個方法有比較大的差異,因為記憶法是透過一連串的提示與答案的連結,善用腦袋特別敏感的圖像、聲音與故事作為記憶的媒介,讓我們對想記住的知識有較深刻的印象,忘記知識本身的時候,也可能透過某些提示回想起來。以語言為例可能是諧音記憶法,或者聯想法。

不同的方式對抗不同的學習弱點,不見得是哪個比較好,可以相輔相成。

❓有哪些學習後的場域,可以運用不同技巧來提升學習效果呢?

boba-icon
請我喝珍奶!
 
哈囉,我是StayC。
我喜歡閱讀與觀察,接收生活中的一些刺激,並把這些刺激產生的想法記錄下來。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透過上方的「請我喝珍奶」連結小額贊助我,繼續支持我創作;
但請量力而為,別因此感到有壓力。
 
有任何想法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也能透過Facebook或Instagram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