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界限,你不需要為所有人負責
過去,我們習慣告訴別人、告訴自己:要脾氣好、要圓滑、要犧牲、要忍耐,卻鮮少在意自己心裡的感受;因此很多時候,除了壓抑之外,我們內心有很多不解、困惑的情緒,也常常無法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
近年來則興起「界限」的概念,讓對方、也讓自己知道界限在哪裡,學會區分和放下,才不致讓自己的情緒輕易超過負載。
前陣子遇到了一件事,目前雖然還沒收到客戶進一步的回覆,但我覺得這是個建立界限很好的案例。
狀況:事情跟我們有關係,卻又不該由我們負全責。
心態:如果是我們的問題,我們也希望能夠負責;但如果結果顯示我們沒有問題,我們也不希望把這爛攤子攬在自己身上。
做法:
- 明確告訴對方我們的界限,並請對方尊重我們的界限。
- 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盡力,有多餘的能力(包含情緒處理的能力)時,可以付出;沒有多餘的能力,或者對方已經習慣予取予求時,讓對方知道自己無能為力。
- 辨識並放下自己無法改變或掌控的事。
公司官網收到一則留言,對方(下稱A公司)說他們用了我們公司的產品,測試和生產的時候有幾顆遇到不良的狀況,希望把東西寄回來,讓我們協助測試和找出原因。
因為這家A公司並沒有直接和我們交易,也沒有出現在我們經銷商報備的終端客戶當中,於是我們詢問他們是從哪裡買到我們的產品。對方回覆之後,我們確認東西是轉了幾手後賣出的。
起初,我們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進一步問了一些問題、盡可能蒐集資訊後,把產品送回工廠分析,並提供他們相關報告。
A公司看了報告之後,提出他們的說法並試圖佐證(佐證的同時還提供了他們原本說沒辦法提供的東西 👀),表示難以接受我們分析出來的原因,希望我們另外再找造成產品失效的可能原因。
我們進一步說明,他們則立場堅定,認為不可能發生我們所說的情況,希望我們再好好給個答覆(或是好好認錯?)。
我們只好把這個案子委託第三方再做一次測試。
例會時報告這個案件的狀況,部門主管無奈地說:「這個產品交到A公司手上,都已經不知道轉幾手了。從當初設計導入的流程、選料的考量,到產品賣出去之後的保存狀況,還有中間經手的人測試的條件,我們通通不清楚,根本不可能百分之百模擬他們的失效模式,也無法保證對他們負什麼責任。」
[狀況:事情跟我們有關係,卻又不該由我們負全責。]
等了幾天,收到第三方回覆的結果,和工廠的分析相去不遠。
[心態:如果是我們的問題,我們也希望能夠負責;但如果結果顯示我們沒有問題,我們也不希望把這爛攤子攬在自己身上。]
於是我們按照當初討論的方式回覆客戶:
我委婉告知經銷商:這轉賣的過程中有太多我們無法掌握的變數,我們只能針對他們寄回的產品做測試和分析。
[做法:明確告訴對方我們的界限,並請對方尊重我們的界限]
分析結果沒有顯示我們的產品不合格,但我們也想展現誠意,所以願意看他們有幾個產品發生失效況況,換同樣數量的良品給他們,並提供他們另一個型號的產品樣品做參考,看看是不是更適合他們,也或許能更進一步找出這次產品失效的關鍵。
[做法: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盡力,有多餘的能力(包含情緒處理的能力)時,可以付出;沒有多餘的能力,或者對方已經習慣予取予求時,讓對方知道自己無能為力。]
我先前答應客戶收到相關結果後會盡快回覆,也告知了他們預計的時間;雖然拿到品保提供的報告時已經快下班了,我還是花了點時間加班,把分析結果和我們的想法、建議提供給他們。
剩下的,如果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情緒跟著起舞也沒有任何幫助,就放下吧。
關於界限,其實還有好多情境跟內容可以討論,這篇是工作上遇到的界限問題,紀錄了大致的處理過程和邏輯。未來如果有相關閱讀或者生活經驗可以分享,會再另外延伸。
請我喝珍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