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筆記, 📖閱讀筆記

[書]《便利店人間》:跟大家一樣,我們才是正常人嗎?

《便利店人間》大綱

《便利店人間》中,從小被認為想法「不正常」的主角惠子,自從察覺身邊的人對自己想法的不解、錯愕和批判、指責,便開始盡量不表達內心想法,行動也以從眾為主,而非出自自己的想法。

出了社會,她找到了一個能讓她暫時感到安全且舒服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便利店,身為便利店的店員,只要按照指導守則行動並內化他人的言行,就能夠「正常」地活著,當個不起眼的小螺絲釘;然而,當她年紀漸長,在便利店的非正職身分,以及年屆「適婚年齡」卻沒有對象(甚至沒有談過戀愛)的狀態,讓她又感覺自己被排除在「正常人」之外。

遇到了同樣被社會價值壓迫的白羽,她提議兩人結婚來為彼此換得正常人的身分;惠子開始感覺身邊的人真正把她當作同類,卻也在某個時刻找到了她的熱情。

書名:便利店

作者:村田沙耶香

出版社:悅知文化

《便利店人間》適合誰?

  • 總是覺得自己被當異類
  • 身邊有特立獨行的人想說服、改變他
  • 對不同樣貌的人有興趣
  • 想探索社會價值的枷鎖

你是你身邊的人的平均

惠子自然的想法和反應太不符合常理,為了不再造成自己和身邊的人困擾,她隱藏真實的自己,透過觀察身邊的人來塑造自己的模樣,當身邊的人輪替時,自己的語氣和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會不同。

我一開始只覺得是因為惠子不知道怎麼做才模仿別人,但是用惠子的視角看其他人時,發現其他「正常人」的表現或改變,似乎也可能是來自身邊的人潛移默化的影響,突然想到了「你是你身邊的人的平均」這句話。

或許我們不像惠子從小就有被視為特別殘酷的言行而無法相信自己的原始的想法,但我們又何嘗不是從他人的反應和回饋中,慢慢得知自己的表現和作為在其他人眼中是否「正常」和「得體」呢?這個「社會化」或者「正常化」的過程,大概是每個在群體中生活過的人都需要經歷的。

除了他人的回饋來拿捏自己的反應外,我們也會從接觸的人或者景仰的人身上學習,並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擷取部分來模仿。

喜歡幫人貼上「異常」標籤的社會

當我們的「價值觀」和「自我認同」與身邊的人不同時,就算我們不想模仿,也經常會被同化,或者被「說服」遵照這些團體或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因為我們很難接受和我們不一樣的人。

於是,那些沒有被同化的人,可能在團體及社會中不斷被他人、被這些「準則框架」壓迫,然後被孤立。

故事中和惠子一樣不年輕了、未婚、沒有正職工作的白羽,三番兩次說現在的社會和繩紋時代沒什麼兩樣。我們或許以為社會有了許多改變和進步,實際上卻還是獨尊對這個社會「有貢獻」的人,而男人有貢獻的方式便是工作和賺錢養家,女人有貢獻的方式則是生孩子和打理家務,到了一定的年紀,無論是男人和女人都要有(過)交往對象、有過性經驗才是「正常」,否則就像是有什麼問題似的,所有人都為此竊竊私語,身邊的人也急著想幫你擺脫這個狀態。

當惠子透露出和白羽同居的訊息後,她卻開始感覺自己的身分不再是自己最喜歡的「便利店店員」,而是「雌性」或者「白羽的同居人」;彷彿女性終於按照社會給的標準路線走到這個階段時,就該是失去自我的時候了

我生活的現實中,或許不至於書中描述的這麼誇張,很多方向卻是一致的:到了一定年紀,大家關心的無非是你工作是否「體面」、有沒有交往對象、結婚了有沒有打算生小孩等等。當我們的回答或狀態不在世俗認可的「標準」內,或者不在對方「能理解的正常」內,就會被「關心」、被說教、被建議,好像我們不知道自己想過或該過的生活是什麼模樣,只有他們才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

或許正需要透過作者筆下的人物,寫出這個科技進步、價值卻守舊的社會頻繁上演的戲碼,還有這些受社會「標準價值」壓迫的人心中的想法,我們才會意識到這一切多無稽。

不斷抱怨社會枷鎖,又用同樣枷鎖綑綁自己與他人,成了加害者

白羽在故事中的形象很差,不給人什麼好感,但是在他的控訴中,我們或許也能看到他這樣的憤慨和無力有跡可循。

他沒有正職、沒有結婚也從未有過交往對象,覺得自己因為生產力不足和魅力不足被當作異類,一直抱怨這個價值守舊的社會干預他的人生,卻又用同樣的框架在審視和批判別人,並且想透過這個標準框架幫自己取得「正常人」甚至成功人士的身分,所以打算透過便利店尋找適合的結婚對象。

「你討厭別人干涉自己的人生,卻又為了讓他們說嘴,而去選擇那樣的人生嗎?」

那說穿了,不就等於全面接受了這個世界嗎?

白羽說自己多痛恨這樣的社會結構,結果自己想接受這樣的人生就算了,又拿這套標準來數落、批判其他人(認為一直打工而沒有對象的惠子,只是社會的累贅)。

當他以被害者之姿說得口沫橫飛的時候,總是透露出自己也是加害者的現實。

我想這大概是不甘心吧,不甘心自己沒辦法按照別人制定的遊戲規則取得勝利,所以想證明:我只是不想照你的遊戲規則走,但真要照這規則走,我也能成功的。

另一方面,在攻擊別人的同時,或許也是種自我安慰和優越感,說著:我知道遊戲規則,我也有資格批判你。

大概這樣會讓心裡比較好過吧。

許多被害者或許都在這樣「讓自己更好過」的過程中,成了自己討厭的加害者

開始迎合,才發現不曾被接受

惠子卡在被關切婚姻狀況的焦慮中,想做出些改變,開始和白羽同居後,身邊的人態度轉變,好像在說:「歡迎妳終於成為我們的一員!」

他們開始會有些像是因為「共鳴」引起的發言,實際上卻只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惠子的說法,才覺得感同身受。但是這個社會就是如此吧,只要你看起來照著「正常人準則」走,無論其中包裹的到底是什麼,大家都比較會把你視為同類,也比較能接納你。

惠子發現,按照「正常人的標準」走,真的方便許多。

閱讀這本書時最大的震撼之一是妹妹哭著問姊姊什麼時候才會好起來。

大概是惠子前半部的敘述,讓我覺得她在便利商店確實學會了「正常人該有的樣子」,所以當妹妹指出她平常就表現得很奇怪時,衝擊了我原本的想像,突然發現:原來對身邊的人來說,她從來沒有「正常」過。

姊姊惠子自覺沒遇到什麼問題,但處在妹妹認知的「正常圈子」之外時,讓妹妹感到痛苦難耐;

當白羽說服妹妹相信惠子和大家一樣在「正常的圈子」裡戀愛、同居卻問題重重時,妹妹反而安心了許多。

真的像惠子所說的,這無關乎有沒有造成問題,只跟她有沒有在「妹妹可以理解的正常世界裡」有關嗎?

我們追求的「正常」又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找到生活熱情,盡情施展魔法

在便利店工作了十八年後離職的的惠子,打算在白羽的幫助下找正職工作;一直以便利店的規則為準則的她突然失去了生活的依據。

好不容易得到了面試機會,她在去面試的路上忍不住插手幫助便利店的店員,看到自己做的事情在顧客上發揮的效果以及店員崇拜的反應,惠子終於意識到自己對身為便利店店員的熱情,無論這是不是社會的「正常價值」,她都決定作為便利店店員繼續活下去。

從一開始作者寫惠子在便利店的工作觀察到最後她在別人店裡做調整,都覺得她做的事情像是在施下心理的魔法,看起來實在太有魅力了。

姑且不論她做其他的工作是否也能夠這麼敏銳、能幹,如果她能夠深愛著自己做得很棒的工作,旁人到底有什麼需要置喙的呢?

📚《便利店人間》購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