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筆記, 📖閱讀筆記

[書]莊淇銘《知識不是力量》

你才是知識的主體。
我的未來,就是現在的思維決定的。
觀念主宰行為,行為決定前途。
無論身處哪種行業,都要擠入前端,成為其中菁英,讓自己進入前幾名。

主動思考

社會是一個有機體,所以社會會自行產生新名詞,告知整體組織。
我們習慣於接受,少有自主思考:知識社會裡,多語言、多專業,以及思考能力,正是重要的「關鍵能力」。
一個沒有思考能力的人,是很難培養出分析、判斷及創意力的。
讀書不能只是影印知識,還要思考知識及開創知識。

知識→力量:輸入、消化、運用
培根:思考知識、運用知識、創造知識
亞里斯多德:「知識只有在被運用的時候,才會產生力量。」

學習

問題不在於IQ,而是學習方法:打破「IQ決定論」的迷思,採用「方法決定論」
會思考的人,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數學推導)
學國文: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提升人文素養,開拓視野與創意
「萃往析來」學歷史:在這個事件中學到甚麼?
(如果鴉片戰爭晚發生二三十年,中國會如何?
為什麼工業革命會發生在英國,而非其他國家?)

學語言

學母語不該把重心放在學校,而是應該在家庭及環境裡。
不同語言在腦的不同部位開發,學習另一種語言,也能同時開發腦力。
不同語言有不同語法,會豐富語言邏輯的思維。而不同語言有其不同文化,學習者會因此擴張人文素養。不同語言有不同腔調,會增廣音感、發音能力及聲音辨識能力。

激發學習動機:讓小孩想釣魚

假設給了釣竿後,這個人會主動想去釣魚,其次要會釣魚的技巧→給釣竿之前,要先啟發對方釣魚的動機: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小孩喜歡學習。
改變溝通方式,瞭解學習有何功能、有何魅力。

收斂式教育vs開創式教育

收斂式的教育:收斂到同一個觀點
每個人的頭腦原本就不盡相同,就算看了同一本書,本來就不應該會有相同的看法,反而應該會有不同的觀點。
開創式教育:思考、創新,尋找更好的解題法
關鍵不在於一本或是多本,而是我們能否將這些多元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中。
訓練記憶是要訓練學生記取有用的知識:既重要該記的,其餘的只要有概念,能上網找到即可。

退休制度

人口結構若不是金字塔形,退休及福利制度是無法持續的。
全民健保、老人年金及國民年金的基礎,便是建立在金字塔的人口結構上。
我們的社會型態將會演變成:
1.延緩退休時間
2.個人要能規劃終身收入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重新思考何時退休?退休時的財務狀況的錢,足夠支付自己走完人生所需要的費用嗎?

THINK UP:找到資料內容所隱藏的訊息知識,從蒐集到的資料中思考分析

T尋找原因trace reasons:一旦你認為一件事情本來就該如此,思考力就停止了
H提出假設hypothesis
I推理分析Induction
N創新觀念new idea
K知識建構knowledge construction
U運用知識utilizing knowledge:利用考試,吸收更多知識;再將考試的思維丟掉,更寬廣地運用
P力量評估power evaluation:不是每個新知識運用後都會產生力量(新產品上市後,行銷部進行市調分析市場接受度,就是進行力量評估)


相關閱讀

[書] 蓋瑞‧凱勒、傑伊‧巴帕森《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Gary Keller, Jay Papasan《The One Thing》)

[書]烏瑞克‧鮑澤《學得更好》(Ulrich Boser, Learn Better)

[書]南雲吉則《為什麼一流人才的專注力能持續一整天?》

[書]莊淇銘《知識不是力量》

[書]成甲《精準學習》

[書]Esor《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

[書]印南敦史《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

[書] 麥斯‧貝澤曼《覺察力》(Max H. Bazerman, The Power of Noticing: What the Best Leaders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