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達成目標,就不要專注在目標上
我們聽過要為自己訂目標,但是你聽過:「想達成目標的話,就不要專注在目標上」嗎?
為什麼不該在專注目標上?
不然,該專注什麼、做些什麼呢?
目標是我們不能掌控的
目標能夠決定我們前進的方向,卻不是我們能夠直接掌控的。
如果我們眼裡只有目標,很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沒有達成目標;也可能因為只盯著目標,忽略了讓我們可以更靠近目標應有的過程。
Reggie Rivers在演說中提到了一個生動的經驗:
他六年級的時候曾經想要一個女同學當他女朋友,但是他如果腦袋只想著這件事情,可能就是一直練習告白的那句話:「我想要妳當我女朋友。」
邊走邊想,可能連喜歡的女同學經過他身邊他連招呼都不會打,不是因為害羞,而是他只專注在達成目標的那一步:「我想要妳當我女朋友。」卻忽略了在達成目標之前,還有很多步可以讓他更接近目標,讓他在踏出這關鍵的一步之前,可以更有勝算。
在職場上,我們可能想讓某個新人把事情做得更好,每次看到他做得不好就忍不住吼他、責備他、罵他怎麼這麼笨、抹煞他的努力,然後繼續困惑:為什麼他就是做不好?卻從來沒想過我們指導和糾正的方式可能需要調整。
註:當然,新人本身可能有責任,但這裡只談我們是否達到目標。
把目標拆解成可行動的單位
我們的目標可以賦予我們所做的事情意義,但是
(據說)哈佛大學在1979年做了一個抽樣調查,在應屆畢業生畢業前,
84%的人沒有訂下任何目標
13%的人寫下自己的目標,但是沒有訂下任何計畫
3%的人寫下目標之外,也為目標訂了計畫
最後,這13%寫了目標但沒訂計畫的人,收入是那84%沒訂目標的人的兩倍;
這3%寫下目標又訂了計畫的人,收入是其他人的10倍之多。
這個研究曾經被駁斥是假的,但是就算這個研究不存在,他的研究和想證實的事情確實也讓很多人信服。
因為當我們只訂下目標,卻沒有試著明確地規劃該做些什麼,通常很容易走到哪裡算哪裡;或者只看著目標希望一步到位,但這通常不是遊戲的玩法。
想要達成目標,我們要在目標之下訂出更明確的行動,然後執行。
「行動、行為」才是我們能夠確實掌控的事情。
我想要這個女生當我女朋友,我可以多主動跟她打招呼、聊天,釋出善意;要告白,我可以事先打聽她的課表和教室,再找機會跟她說話(真的關係不錯了再這樣做吧,不然可能會被當成變態)。
我希望新人可以表現得更好,考慮到他可能緊張,我把打吼改成和緩的語氣、把責備換成關心和詢問,更能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再對症下藥。
提醒自己目標背後的動機
訂下目標後,我們經常忘了自己為什麼想要達成這個目標;於是,目標看著看著也累了,就算有行動計畫,做一做,也可能想放棄了。
然而,在訂立這個目標的當下,你的渴望是什麼呢?我們可能會一直遇到挫折、也會在路上感到疲倦,但是渴望越是強烈,你能夠執行的意念就會越堅定。
試著:
- 寫下目標背後的動機,時時提醒自己做到這件事為什麼這麼重要。
- 寫下可能遇到的阻礙,讓自己知道在往目標前進的路上,可能會遇到什麼,心理有準備,計畫也能夠更完善。
親愛的,相信有目標的你,已經是閃閃發亮的你。
請我喝珍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