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筆記, 📖閱讀筆記

[書]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有興趣的事當工作,可以嗎?

《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講什麼?

這本書解了我心頭一直有的一個結──很多人說要追隨熱情、做喜歡的事情或工作,也很多人說當喜歡的事情變成了工作,你就不再喜歡了;但Ashley Stahl說,我們該追求的是符合自己的核心本質和核心價值的事情,並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發揮我們的核心能力。除了能力之外,作者也教我們如何善用人脈和身心靈發展我們的職涯。

讀這本書需要搭配很多思考和挖掘,才會對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核心本質更清晰;更要搭配積極行動和把握機會,讓別人也能認識我們的這些特質和目標。

馬上閱讀《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

開始讀這本書讓我想到了曾經跟生涯設計師Sandy(邱彥霖)有過的對話,她說之前在獵頭公司任職時,她覺得那份工作她可以做,也能做得好,但總覺得沒辦法發揮全力,後來她發現是「價值觀」的關係。

《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裡,那種沒辦法讓我們全力以赴的感覺,便是做的事情不符合我們的核心本質(我們散發的能量)或核心價值觀(體現真實自我的特質)。

書名: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

作者:Ashley Stahl

譯者:何玉方、陳筱宛

出版社:商業周刊

馬上閱讀《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

這本書適合誰?

  • 對職涯迷惘,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的人
  • 工作不開心或沒有成就感的人
  • 準備出社會的新鮮人
  • 打算跨領域的職涯轉向者
  • 想讓職涯動態發展的人

馬上閱讀《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

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別做這些事

不做熱愛的事

熱愛的事不見得適合成為我們的工作,「快樂的消費者不見得一定會是快樂的生產者。」

當我看到作者舉例「只因為我愛買衣服(消費者),並不代表我應該成為一個時尚設計師(服裝生產者)」,第一個反應是覺得很荒唐,但是回過頭想想,衣服這個例子是極端了些,因為喜歡某類產品而想從事相關產業的念頭卻並不罕見。

點是,熱愛的事情不能當作我們選擇職業的唯一指標,應該同時考量我們的核心本質和能力

不做別人眼中的好工作

別人眼中的好工作不見得適合成為我們的工作。

我們很容易用他人的眼光來衡量自己,其他人眼中的好工作對我們而言似乎特別有吸引力,能帶來安全感和避免批評、質疑,卻忽略了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

職涯中的自我探索──要列入考慮的元素

我們的工作應該是表現自我的媒介,也是幫助我們成為自己的方式之一;工作應該讓我們能夠表達自我,我們卻常在工作中備感壓抑。

我們或許可以嘗試改變這些「自我」的元素,但是在事業中成功的人通常是懂得利用這些元素而獲得成功。

三個最關鍵基礎是:核心本質、核心能力、核心價值觀。

觀察在職場上成功的人,通常核心本質符合其工作性質,會積極運用自己的核心技能,核心價值觀也會啟動篩選的功能,決定是否接受現有的工作。

要考量🌟核心本質:你帶來的能量,反映別人對你的感受

核心本質是我們的本性,是我們在自然狀態下擁有的感覺和帶給人的感覺。

Ashley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發現很多人覺得自己缺少「明確感」;但她認為這通常是假問題,因為大部分的人通常是「還沒弄清楚自己是誰」,不夠認識自己,也就很難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那怎麼向外追求,都可能偏離自己真正的樣子,導致自己覺得壓抑、不滿足。

  認識自己的本質後,更多的明確感則來自真實地參與,而非空想。
  (參與方式包括:上課、請教實際從業人員、閱讀相關書籍、參加人脈活動、直接從事該工作…)

當我們過度關注自己有興趣或者有熱情的事情,卻沒有考慮到真實的自我或天賦,容易偏離自己的核心本質。

訂下目標後,保留一些時間回頭反思:這個目標或許看起來很棒,但這是我真心想要的目標嗎?它們對我真的有意義嗎?

行動

  1. 找出自己的核心本質
  2. 思考:哪些職涯路徑需要這種能量?哪些職業以我的核心本質為基礎?

注意:不用把自己限制在一兩種基本職銜上,我們的本質很廣闊,可能適合發展許多職涯路徑。

要考量🌟核心技能:不管做什麼工作,你最擅長、最能充分運用的技能

就算做同樣的工作,擁有不同能力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著力點。

真實的自我根植於我們天生的能力。

我們習以為常的能力,可能對其他人來說並非與生俱來;相反地,他人不假思索運用的能力,可能也不是我們能順利應用的。

找出我們的天賦,並發掘自己一生磨練的技能。我們的核心技能會讓我們知道如何在工作中發揮能量。

當我們感覺工作再也無法讓我們持續精進自己的核心技能(=整個職涯中都會運用到的技能),或者工作讓你心情差到無法忍受時,就是該離開這份工作的時候了。

要考量🌟核心價值觀:個人存在的核心原則,也是我們職涯道路的北極星

我們的核心價值是個人存在的核心原則。

大多數人擁有的核心價值不超過四~五個,這些價值是我們不容商榷、不願妥協的一部分;少了這些,我們就不像自己。

發掘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但不要被夢寐以求的價值觀蒙蔽雙眼,因為夢寐以求的價值沒辦法體現真實的自我。

核心動機:職涯中最能激勵你的因素

核心動機是驅動我們在職場更上一層樓的關鍵,我們通常靠著一、兩種主要的動機來運作。

想辦法讓核心動機與核心價值保持一致,核心動機應該讓我們能夠體驗自己的核心價值。

人生轉向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職涯進行得不如自己想像中快樂,甚至帶來痛苦,是否積極轉向就成了一個選擇。

Ashley把察覺痛苦後的人分成三類:

改變者(change-makers):注意到自己對某事缺乏熱情,開始覺得痛苦時,無力感會激勵他們做出改變。

夢遊者(sleepwalkers):不會注意到自己痛苦的呢喃,只會突然醒來感到痛苦,不知所措、迫切地需要改變。

否認者(deniers):看到了自己的痛苦所在,但沒有勇氣,也不正視問題並做出改變。

我們常被困在「堅持」的迷思當中,但辭職不見得是輸家。

畢竟,你得有一定程度的勇氣,才能承認某件事沒那麼好(甚至爛透了),而且對你行不通。

選擇在職場上轉向的我們要明白的是:我們不是必須辭職,而是選擇辭職。

很多時候,愛自己的我們需要勇於說不,因為要做真實的自己,得先拋棄不適合自己的事物。

當我們有勇氣對不想要的生活說「不」,就越有機會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馬上閱讀《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

身心靈對職涯發展的影響

在這個社會上打拚,我們經常被灌輸的觀念是:擁有高薪的工作就是擁有成功的職涯,而擁有成功的職涯我們就會快樂。

但我們往往會在某個階段發現,這個觀念似乎無法套用在自己身上。

「成功可能會變成沒有出路的跑步機。」

追求高薪經常只是追逐達成目標帶來的感受,但是為了達成目標,我們必須拿什麼來交換呢?我們願意拿這些東西來換嗎?

達成目標是短暫的,還要考量達成目標需要花的時間、達成目標後要繼續投入的時間,我們願意窮盡一生的時間去追求自己訂下的目標嗎?

回到確認核心本質時所說的:我們訂的目標是我真心想要的嗎?它們對我真的有意義嗎?

挑選目標最重要的是探索你的靈魂,確保達成目標後的人生是心之所向。

幸福感:目標線x靈魂線;是過程,不是目的地

Ashley認為,幸福感來自我們目標線靈魂線兩相融合。

幸福不是來自達成目標,因為達成只有那一刻;幸福是我們懷著抱負前進的過程

當目標和靈魂一致時,這個過程便會幸福而享受。

要能秉持「抱負」,不是設定一個固定的目標,我們必須願意嘗試,並在過程中隨時修正方向。

我們在職涯(和生涯)中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過度堅持某個目標,卻忽略了自己的變化。

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的「自我」是會改變的。不要過度執著於一個目標,脫離了真實的自我。

「抱負」不是停滯的,是會發展、會成長的,就像我們一樣。

當我們只是設定並遵循目標,沒有在過程中檢視或改變它們,達到目標的成功也可能像失敗一樣,讓人感到失望和空虛。

影響我們的錯誤信念:限制性信念、匱乏感

有時我們的問題不是缺乏明確的目標,而是侷限性的想法讓我們認為自己辦不到。

我們的自我意識長會把生存需求過度放大,讓我們因為恐懼而停止嘗試或不願冒險,因為我們相信了限制。

「我們只會接受自認為應得的愛。」

當我們認為自己只值得某些東西,就難以接收或體會到更多的美好。

正視感覺

我們過去的經驗常是造成我們限制性信念的源頭。

找到這些影響我們的經驗,接納自己的感受,我們才能夠開始處理這些信念對我們的影響。

行動

  1. 仔細審視孩提時期對我們影響重大的對話。
  2. 感受使我們心碎的信念。
  3. 原諒自己接受這種對現實的有限解釋,用新的、有用的而且真實的事物提升我們的想法。
  4. 形成新的說法:每個情況都有多種觀看的視角。與其透過侷限性觀點看待事物,不如選擇一種對你有利的信念,在每次感受到舊有信念出現時,重新敘述它。
  5. 實現我們的新說法。

美妙的未知:人生的幸福攸關於我們在美妙未知中如何自處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恐懼未知的,我們喜歡事事有計畫,因為計畫能帶來掌控感,也因此給我們安全感。

書中一段Ashley的奶奶對她說的話很觸動我,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這首詩概念很像,但是表達的方式更讓我感到安心。

她說:「妳打算為了有計畫而隨便抓住個計畫,陷入混亂,還是靜靜地坐著,相信時機到了,妳自然會聽見正確的答案?這就好像是時區概念,紐約人現在正在吃晚餐,因為這是他們的晚餐時間……但是,艾希莉,現在不是我們的晚餐時間,因為我們在洛杉磯,比紐約晚了幾個小時。聽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時機。相信妳的。別因為每個紐約人現在正在大吃大喝就抓狂——要知道:妳的晚餐時間總是會到來。

別因為別人的時區在你前面就感到焦躁不安,你的晚餐時間還沒來,又何必急著吃晚餐呢?

「恩典不允許比較,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旅程。」

當我們處於未知、看不到答案,我們能夠選擇擔心害怕,把自己丟出美妙的未知;或者自然順服,因為無能為力,我們只能相信這個世界會用強而有力的臂膀支撐著我們。

與生俱來的價值

很多時候,我們想在職場上獲得成功,不是為了表達自己,而是為了向這個世界證明我們的價值。

但是我們的價值生俱來的,我們天生就有價值,不必努力去爭取。

就算沒有成功的事業,我們也是有價值的人,我們的人生也有意義。

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大成就呀。

我遠遠超乎我自己至今創造的成果。

馬上閱讀《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

利用人脈發展職涯

書中有一章〈停止丟履歷表,開始拓展人脈〉,剛好和最近朋友跟我分享的心得一致。她告訴我,她覺得越是到了一定的年紀,人脈在職涯發展和機會中似乎越重要,投遞履歷反而不是必要的手段。

Ashley的人脈拓展來自於認知到:「如果我沒有最優秀的大學學位或成績,我最好學會如何與每個人交朋友。」

這個過程肯定不容易,也會屢屢遭到拒絕,但是如同所有業務的基礎:

只要敲了夠多的門,總有一扇門會為我們打開;如果我們還沒遇到那扇打開的們,那是因為:我們敲的們還不夠多。

願意面對拒絕,總會碰上好機會。

但拓展人脈絕對不只是不斷敲門,敲門前我們也得做足準備,好在門打開時,能夠呈現最好的自己;畢竟每個人時間都很有限,如果不在短時間內讓對方認識我們,我們遇見的人也很難給我們適合的幫助。

電梯簡報

我們必須準備:簡單、扼要、精心排練的電梯簡報。

四個步驟

1. 故事:吸引聽眾。介紹自己的「動機」,或與自己的職業技能和興趣相關的生活故事。

如果我們想在工作或任何其他關係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必須想辦法令人驚嘆。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迷人的特點,了解自己這些特點是很重要的。

2. 即興吹噓:我們可以謙虛地自誇一下或澄清他人疑慮。

如果想讓其他人實際採取行動幫助我們,那就謙虛地吹噓一下自己優異的事蹟。

但若認為招聘人員對我們的工作申請或資格有某種疑慮,就不應該隨意自誇,而要轉而澄清疑慮。

「即興」很重要:不管是自誇,還是在解釋一個明顯的缺點,都必須是即興、速戰速決的。

3. 技能:了解招聘人員希望應徵者具備的技能,對於擁有能夠運用在未來職業的某項技能心存感激。

探索的過去,找出一個值得信任、曾稱讚過自己這項技能的人。

提出自己的優點時,務必以第三人推薦的方式呈現。

4. 目標:點明希望得到理想的工作。表明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

必須清楚地表明自己的目標為何。

履歷最重要的並不是個人的實際經歷,而是我們如何談論它,無論是用字遣詞、還是自我表達的方式,只要牢記這一點,我們的電梯簡報或是工作經歷就會令人印象深刻。

開放的心,積極的行動

「恐懼會讓你嚇得尿濕了褲子,勇氣則是濕著褲子去做你應該做的事。」

我也會覺得沒有勇氣提出自己的需求,但Ashley的一番自白點醒了我:

我什麼也沒做,因為害怕失敗,自尊心難以承受。直到現在,我才明白自己一直都戴著完美主義的面具,不想面對我對失敗的極度恐懼。

懷著對失敗的恐懼,我們的問題不在沒有得到應有的價值,而在於我們根本沒有幫自己創造足夠的機會,也就沒有足夠的選擇。

Ashley形容「對話」是產生魔力的地方,可以帶來無限的機會;這不表示我們需要一直找人搭話,而是要對人敞開胸懷。

不要覺得這種方式是在索求,人脈交流是最高形式的給予,不只對自己,對參與的其他人也是。

大部分的人等待雇主決定我們是否值得加薪,Ashley則建議我們把求職和與人交流當作一種生活方式,讓生活中的對話為我們帶來更多選擇,我們的人生也能變得更活躍。

去哪裡最容易讓我們實現目標?如果有什麼地方或什麼人是我們該接近的,那我們就應該常常出現在附近。

這讓我想到S編思葒說的,當她開始想朝自由工作者的目標邁進,就開始試著去認識自由工作者,除了可以直接觀察這些人、向這些人取經之外,和這些人接觸本身就能影響自己的想法和周圍的磁場。

有興趣的事當工作,可以嗎?

當然可以,但是更重要的是先考量自己的核心本質、核心能力和核心價值觀,再從有興趣的內容中找出交集,才是能夠表達自我、不被壓抑的職場指南針。

目的給我們方向,我們要帶著目的全心投入,並抱著開放的態度;但是不要強求,因為過多的執著可能會讓我們有過度的期待,甚至有不當的幻想。

馬上閱讀《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

boba-icon
請我喝珍奶!
 
哈囉,我是StayC。
我喜歡閱讀與觀察,接收生活中的一些刺激,並把這些刺激產生的想法記錄下來。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透過上方的「請我喝珍奶」連結小額贊助我,繼續支持我創作;
但請量力而為,別因此感到有壓力。
 
有任何想法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也能透過Facebook或Instagram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