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演講/課程筆記, 📝學習筆記

[個人成長]是「我要做」還是「我得做」?

你現在努力的事情,是因為「你要做」還是「你得做」而做?

今天上課,講師最一開始問了我們這樣的問題:你做這件事是因為你要做,還是因為你在這間公司,所以你得做

「我要做」和「我得做」差別在哪?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多少能夠推測你對做這件事的積極度

如果是「我得做」,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多半是因為自己在某個體制下,有某個身份,必須做這件事,所以顯得被動。

如果是「我要做」,去做這件事通常是因為我們是怎麼樣的人,或是因為我們想追求某些事物,這樣的動機帶有比較高的主動性,態度也較為積極,也因此經常更容易有優異的表現(或所謂成功)。

講師問了這個問題並說明之後,我暗自拋出一個疑問:如果今天坐在台下的人真的只是因為「得做」這件事而做,有辦法因為聽講師這一番話轉變成「我要做」這一類的人嗎?

我認為很難。

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讓自己態度變得更積極,讓心態轉變成做事更容易成功的「我要做」呢?

從「得做」到「要做」的方法

1. 透過更深入瞭解自己,以及瞭解這件事對自己有什麼影響、做了會有什麼不一樣,來連結「想要」、「渴望」的感覺與要做的事

2. 如果深入瞭解後發現,自己想要的和要去做的事根本搭不起來,那也難怪一開始的心態便是「我得做」,而非「我要做」了。

發現心之所嚮和在做的事情無法達成一致時,如果仍然渴望「我要做」帶來的衝勁與積極,那或許是時候好好自我探索,找件「我要做」的事了吧。

畢竟,如果只是一股腦地想把自己的積極熱情和正在做的事情連結起來,那不是只是先射箭再畫靶嗎?

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一開始有點不懂,既然光講這番話無法改變現實,那講師為什麼要提。

後來覺得有點理解了,因為講師後面課程的內容某種程度是在執行前面說的方法一,若這個過程成功啟動了我們的馬達,我們會更明白主動「要做」給我們的助力。

如果講了整堂課我們都興致缺缺,還是沒找到「要做」的理由和感覺,那或許我們該往別的地方探尋執行方法一的過程(因為也可能只是講師的風格和屬性不適合自己),或者,仍然行不通卻不想得過且過的時候,試試方法二吧,或許能找到心中的火苗。

所以這個問題,算是給了我們一個提醒,與思考的起點

其實…

是否要尋找熱情,仍是件讓人掙扎的事情。

我們沒有必要堅持做著自己得不到快樂的事情,但是,前提是我們盡了力也對自己誠實;因為我們很可能兜了一大圈,卻遍尋不著能燃起心中熱情那個火種,然後發現,一切與熱情無關,只是自己從來沒有全力以赴,或者沒有找到對的方法讓自己發光。

我也還在學習。

boba-icon
請我喝珍奶!
 
哈囉,我是StayC。
我喜歡閱讀與觀察,接收生活中的一些刺激,並把這些刺激產生的想法記錄下來。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透過上方的「請我喝珍奶」連結小額贊助我,繼續支持我創作;
但請量力而為,別因此感到有壓力。
 
有任何想法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也能透過Facebook或Instagram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