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心得筆記, 📝學習筆記

如何增加動機學那些困難(無聊)的事──尋找有感範圍,提高興趣槓桿

很多之前被逼著學習的人,現在都秉持著「興趣」學習的理念,無論是對自己或是對孩子。

我的想法一直是:本來就有興趣很好,但興趣也能是後天培養的;

畢竟,人生中難免會遇到要學習一些自己或許不是那麼有興趣的事情,如果能夠試著拓展自己的興趣邊界,學習會更容易也更快樂。

前兩天看到一個影片,是英國醫學系學生Elizabeth在跟大家分享如何學習困難的事物。

這個影片讓我想到前面所說的「興趣」這個概念,所以我想,把它改成如何學習「無聊」的事物來分享也很適合。

我之前寫過〈想收穫更多?帶著主觀看事情,與自己產生連結〉,內容比較傾向討論對抽象概念的主觀連結;感謝Elizabeth的影片,讓我能延伸出這篇作法更具體的分享。

想學習(這個主題/概念)的契機

你還記得上次主動查一個困難或生硬的主題/概念是什麼時候嗎?我自己的經驗是以下幾個狀況:

  • 工作用到
  • 新聞、看書、看劇看到
  • 和身邊的人有關

舉個例子:平常看到「OO癌」這類疾病我們可能不會特別想去瞭解,但是看到有藝人接連因為某個疾病過世時,通常大家都會開始關注這個疾病的相關資訊,或者去瞭解病因。

另一個例子:前幾天Youtube推薦我台北市政府網軍事件質詢影片,我聽到市議員苗博雅提到「行政倫理」,瞬間對這個名詞有了點概念,也有了點印象,

擴充脈絡

前述提到我們會主動搜尋或者試著學習、瞭解一個概念,通常都是在一個跟我們有關係(包含我們覺得有意思)的脈絡中,我們可以暫且叫它「有感範圍」,這個有感範圍內的事物會讓我們覺得有「意義」。

因此,當我們想要學一個概念,或不得不學(總是有這種時候吧)一個概念的時候,可以使用「擴充脈絡」的方式,尋找想學的目標和自己「有感範圍」之間的交集。

找「有感範圍」內的資訊──Google相關內容、新聞

看到一個學術名詞的時候,我們可能不會太有興趣;但我們對各種名人、八卦、休閒娛樂相關的內容似乎內建雷達,對這些內容顯得更有興趣和動機。

大部分的人對「脊髓小腦萎縮症」這個疾病開始有印象也最有印象的時候,應該是〈一公升的眼淚〉當紅那段日子,因為我們對電影、情節、具體的人物比對生硬的學術名詞更有感覺、更好奇、更想瞭解

但是不見得所有的主題都會被拍成電影,看一部電影的時間通常也比閱讀一篇文章更長,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在搜尋引擎找自己想瞭解的主題,也可以直接從「新聞」頁籤找新聞類的搜尋結果,更容易看到時事、名人和這主題念有關的內容,或者與這個主題相關的討論和爭議。

開始閱讀「有感範圍」的內容

找到自己有感範圍內的內容之後,開始閱讀。

從這些內容當中找吸引你的、能有「連結點」的內容,這些連結點會連接到你原本就知道、記得的事情,把新的知識綁在現有的知識或記憶上,他們之間的關聯越強越好。

文章當中如果有牽涉到任何事情發生的地點、相關的事物和情境,都有助於我們想像畫面,並和我們熟悉的記憶產生關聯。

我們把要學習的主題放入這個情境、脈絡中,進一步去尋找它和我們腦中畫面的關係,就可以透過既有的好奇心和知識/記憶庫存產生槓桿,把興趣和記憶延伸到新的東西上面

把興趣換成渴望

我們會想進一步瞭解有興趣的內容,但是我們更會想深掘並記住我們「渴望」的事情

現在我們藉由有感範圍幫自己的新知識找到了脈絡,接著我們要思考:我們為什麼需要特別瞭解這個知識

回過頭來看我們「有感範圍」的內容,這脈絡裡面是什麼引起了我們的興趣?我們跟裡面的哪些內容有「共同情經驗或情感」?當我們能夠對這個脈絡裡的主角感同身受、覺得在意這個知識產生的影響,我們就成功了,因為我們已經對這個知識投入了情感。

要我們看一篇醫學報導或醫學新聞,我們可能會看不下去,但是看到有藝人得了這種疾病,我們就開始好奇這是個什麼樣的疾病、哪些因素會增加或降低這個疾病的風險;自己或是家人受病痛折磨的時候,更是可能迫切地想吸收關於這個疾病的知識,只希望能夠貢獻一點心力。

我們也聽過很多這種案例:覺得自己的權益被忽視了,或者自己心中的正義沒有被伸張,常說法律是用來保護懂法律的人,於是這些人便開始努力學習法律,想成為懂法律的人之一。

渴望的事情讓我們更願意想盡辦法學會,所以,從有感範圍中找出自己渴望的事情吧。

那一件事

我們不需要渴望瞭解所有跟新知識點有關的事情,只要一件,我們只要從有感範圍裡找出那一件我們特別想瞭解或願意瞭解的事情就好。

通常我們只讀自己想讀的、學自己想學的,就算有某個主題是我們一定得學的,也有很多的面向可以切入,所以,我們要找到切入點

問自己好奇什麼?想知道什麼?然後試著回答這些問題。

知道我們想獲得的答案後,以這一件事當作關鍵字開始找答案(網路、書籍、課堂資料等等),看到每一個新的內容都在腦海中把它和自己好奇的事串聯在一起。

對新主題當中的「一件事」產生興趣和瞭解之後,相信要產生動力瞭解更大的主題就容易多了。(通常解決一個問題之後又會有更多可以好奇的事情)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不是對一個主題毫無興趣,只是還沒發現這個主題和自己有什麼關係,或者基礎知識、認知不夠

嘗試尋找有感範圍,除了能夠讓我們更有動力學會本來覺得無聊的基礎知識之外,也更容易進入原本覺得困難的領域學習。或許,過陣子,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有感範圍慢慢擴大了呢。

參考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_brQBl8xk

boba-icon
請我喝珍奶!
 
哈囉,我是StayC。
我喜歡閱讀與觀察,接收生活中的一些刺激,並把這些刺激產生的想法記錄下來。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透過上方的「請我喝珍奶」連結小額贊助我,繼續支持我創作;
但請量力而為,別因此感到有壓力。
 
有任何想法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也能透過Facebook或Instagram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