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素養講座_PaGamO葉丙成教授@tutorJr 20210730
閱讀素養講座筆記
講者:葉丙成教授
協辦:tutorJr
#108課綱
這次閱讀講座主要討論四大主題:新世代教育樣貌、閱讀素養是什麼、對未來有何影響,以及有效的養成方式。

新世代教育樣貌
我個人聽下來,覺得絕大部分時間在討論的是第一大項,也認為討論這個部分是最精彩的,因此在這裡做了最多的視覺化設計。
我相信講者會選擇在這個部分花最多時間討論,是因為唯有喚起聽眾對整個未來世代樣貌的關注和認識,大家才會真正意識到我們的新世代正在經歷的教育改革有多重要。


AI的出現,是世界改變很重要的關鍵。
未來的工作型態和過往的工作型態必定不同,需要的能力自然不一樣。
那麼,我們的下一代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能力呢?

這部分的討論讓我很有興趣,也突然意識到課綱變革(及整體教育改革)的重要;
之前常會覺得課綱怎麼改都不會有人滿意,所以才一直變動;
最近特別深刻感受:世界會改變,我們需要的能力也在變,若我們教育的方向和內容不改變,未來的世代便可能難以在成長的過程中順利獲得生活(與生存)需要的能力。

講者葉教授主動提起這個討論,也讓我覺得很有意思。
大概是有很多人會質疑台灣做的教育改革,不見得能夠接軌未來世界需要的能力。
除了葉教授提出的學校課綱改革之外,國際閱讀協會(IRA,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更名為國際素養協會(ILA, International Literacy Association)也能見世界各國對「素養」的概念日漸重視。

課綱可以是學校的事,但教育的場景絕對不會只限於學校。
既然是孩子未來需要的能力,家長若能更瞭解與關切,對孩子未來的培養一定更有幫助。



雖然這句話近年來已經被講了很久,但每次聽到或讀到,都還是覺得震撼。
我們的文化多崇尚穩定、不冒險,然而,越來越多研究和數據告訴我們,未來的世界,沒有穩定這回事。
也就是說:到銀行穩穩待著就好、選電機系(或其他專業)就沒錯…這樣的觀念已經不再可行了,因為現在被需要的能力,未來不一定被需要,也沒人能預測未來到底需要什麼能力。
難道這表示:反正不知道未來需要什麼能力,就什麼都不用學嗎?

新的世代,我們要幫孩子(和自己)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面對這世界快速變動,我們需要懂得持續並有效學習,來維持自己的競爭力。

閱讀素養是什麼?


(閱讀素養)對未來有何影響?


這部分看似講得輕描淡寫,但其實進職場後的生活已經幾乎是我們大部分的人生了。
葉教授特別提及會考和學測這些出社會後不再重要的升學考試,是因為許多家長無法接受培養新能力幫助到的是那麼遠的未來,現在的自己看不到,便無法說服自己朝這方向努力。
因此,這個提醒的用意,是讓家長們知道:為了讓在意成績的爸媽們明白養成新能力的重要性,連考試也開始朝我們要養成的能力開始變革了(對老師而言出題也變吃力了)。
而事實上,素養教育未落實的影響,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
Line的群組中總有許多未經證實的訊息,若我們沒有自主分析、判斷、思考與求證的能力,在這個訊息爆炸的時代,該如何避免被假消息牽著走並做錯誤的決策呢?
有效的養成方式


許多人覺得閱讀素養透過大量閱讀就能提升,然而,閱讀的內容及閱讀搭配的活動才能決定我們的閱讀幫助了素養中的哪幾項能力。
如果只是單純的閱讀,大部分僅止於「擷取資訊」。

關於如何提升閱讀素養,講者的公司有相關的產品,供家長參考。
除此之外,葉教授提到的幾點包括:提供跨領域統整與思考的機會、多設計問題來創造對話,以及設計跨頁、跨資訊的提問,來協助孩子養成這樣的能力;而統整及思考,不是看老師做就會的能力,而是要自己實際嘗試與練習,才能進步。
(話是這樣說,作者也提到要設計相關題型就連對老師們來說,其實也都是非常燒腦與費心思的,家長要不借助任何資源來幫助孩子或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後,想文字敘述一下葉教授在講座當中播放的一段影片(因為找不到同一個影片,只好用圖片代替)。
這個影片是一直鳥看到地上的蟲兒就張開嘴巴追著這隻蟲兒跑,但是牠幾乎不知道怎麼往下啄才能順利進食,因此始終沒有吃到這隻蟲。
播放這個影片的用意是讓我們思考:這隻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
是不是從前一直有人會餵食牠,所以牠之前只要會張嘴便能吃飽,渾然不知要進食還需要什麼樣的能力?
話題轉到了我們的職場,我們應該也不乏見到能力不夠、教不會、也不自己學的員工。
他們是不是也像影片中那隻鳥,在過去的學習當中被安排得好好的,沒有自主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才被認為是一無是處的員工?
他們受過的教育能夠做什麼樣的調整,才能讓他們在職場及社會上,擁有應變的能力?
這便是我們的新教育要思考的問題。
請我喝珍奶!
